自主性学习 Wiki
Advertisement

叙事手法

人称[]

写作的时候,我们需要决定由谁来负责说故事,“你”、“我”还是“他”?这个就是“人称”的不同;不同的人开口,读者的感受会很不一样。


作者是文章中的人物,以“我”自称的,是第一人称;作者不是文章中的人物,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,是第三人称。


用第一人称写作,就好像直接向读者说出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和心中的感受,真实自然,容易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。这种写作的方法能直接说明“我”心中的喜怒哀乐。用第一人称写作的局限是,由于受经历过的感受限制,作者不能把“我”以外的人物及事件放进文章中。此外,第一人称很难直接描写“我”的外貌、神态。因此,在写比较复杂的事情或比较多的人物时,人们通常用第三人称来写作。


用第三人称写作,作者是局外人的身份,不出现在文章中,只是对读者说出别人的事情。因为不受“我”的限制,文章内容可以更丰富。作者借用人物的行动、对话、独白(心里想的话、对自己说的话),把人、事呈现在读者跟前。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。


第二人称常用于书信,一般记叙文中很少通篇采用,但在叙述过程中,像是作者直接与读者对话,便于直接抒情,在文章的某个局部,转变为第二人称也有它的好处:增强文章情感,便于抒情,引起读者的共鸣。


总结一句话,用第一人称写,文章更可信;用第二人称写,感情更真挚;用第三人称写,叙事更清楚。



人称解释.mpg

人称解释.mpg







文章示例[]

中一(上)第九课:《放风筝》


示例分析[]

《放风筝》这篇课文,以“我”来说故事,把“我”和父亲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说出来,带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。


课文中的“我”在同学家做功课,忘了回家的时间,结果深夜回到家被父亲责问,心里觉得很委屈,于是就和父亲赌气不说话。“我”心里虽然觉得有些对不起爸爸,但是始终觉得自己没错,拒绝向父亲低头。最后,还是父亲低头,约“我”去放风筝,“我”很兴奋、很期待,心里的委屈一扫而空。通过和父亲一起放风筝,“我”如梦初醒,了解到孩子就是父母亲手中的风筝。


这个故事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叙事法,写成“他”在同学家温习功课、“他”被父亲责备觉得很委屈、“他”赌气不和父亲说话、“他”心里有歉意可是觉得自己没错、“他很兴奋,心里的委屈一扫而空”……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法写这篇故事,意思也很清楚。但是把“我”换成“他”后,课文中所要表达的“委屈”、“心里的歉意”“期待”等等的感情描写就显得不够自然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些都是人类内心的情感,由“我”来说出心里的感觉是最直接的,读者也会觉得亲切、真实,比较容易引起共鸣。


人称--示例分析.mpg

人称--示例分析.mpg








摩拳擦掌小任务[]

一、把下面一段文字的第一人称“我”换成第三人称“他”,改写后将原文和改写文各读一遍,把这段文字读出不同的感情。

原文:这天没有吃晚饭。妈妈来拉过好几次,她把饭搬到面前、用各种话来劝,要吃饭。但就是紧闭着嘴站在那里,不说话也不哭。那时真是决心要在那里站一辈子。


二、把下面一段文字中的“”都变成“我的妈妈”,再读一遍,体会两段的不同。

原文:是大海,我是浪花;是蓝天,我是星星;是我成长的摇篮。我是幼苗,被呵护在滋润的土地里;而我有了今天的丰收,的容颜却老去了。辛苦了!你看,的双手变粗糙了,都是为了我而变成这样。

Advertisement